美味背后:每年38亿吨粪便是如何被“消化”的

2020-10-23 16:09  

2019年以来,猪肉价格一路暴涨,全国均价从每斤10-15元,猛增到30几元。

很多媒体报道把涨价归咎于非洲猪瘟和产业的周期性。其实除了这些因素以外,猪肉涨价背后还有影响更深远的长期因素。

根据中国经济网的报道,随着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增长,养殖业已成为农业污染的最大来源。在调查的24个省中,养殖污染占到农业面源排放(即没有固定排污口的污染)总量的90%以上。
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我国人均每年吃掉约41公斤猪肉,14公斤鸡肉,7公斤牛羊肉、50公斤鱼类、约300个蛋和36公斤奶。

为了满足这些需求,我国每年饲养生猪12亿头、牛1.5亿头、羊5.7亿只、家禽176亿只。

每头商品猪每年产生约1吨粪便,和相当于7人量的废水。释放的二氧化碳、甲烷、氨气、二氧化硫、氧化二氮等有害气体更无法估量。

为了控制养殖业污染,国家于2017年推出了史上最严的环保法,设立禁养区,提高排污处理要求。2年以来,一些养猪场被关停整改,无形中促进了肉价的增长。

01

每人每年2.7吨粪便

我国的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38亿吨粪便,相当于每个人摊分2.7吨!

一头牛每天产生13升尿液、30公斤的粪便,每天排泄可以达到15次。

一个200头牛的养牛场产生的含氮废物相当于一个5000到10000人社区的排泄量。

一个20000只鸡的养鸡场产生的含磷废物相当于一个6000人社区的排泄量。

当今美国每年养殖场产生的废物是人类自己产生的130倍。
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由于成本的因素,大量的动物粪便得不到有效处理,造成环境污染。我国养殖粪便的处理率不足50%。即使在大力整治的情况下,粪便处理率也只有75%。

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、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,造成人、畜传染病的蔓延,有时带来灾难性危害(如禽流感、猪流感等)。

全世界已知“人畜共患疾病”250多种,我国检出过120多种。

02

养殖添加与水体污染

为了降低成本(比如提高饲料转化为肉的效率),缩短动物生长周期,或改变动物产品的特性(比如增加瘦肉比例),养殖业使用大量饲料添加剂,包括抗生素、激素、重金属和其它兽药。这些添加剂被动物摄入后,未被吸收的部分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。

散养的动物直接接触水源,或者未经处理的动物排泄物、病原微生物、兽药以及其它有机和无机的化合物,通过雨水、地表或地下的途径,可直接造成水源污染,并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。

在我国,约70%的抗生素被用于动物养殖,随禽畜粪便排出的抗生素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。

监控数据表明,我国地表水含有68种抗生素及另外90种医药成分,浓度高于国外的数据。

重金属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,也已经成为惯例。一篇报道称,“自从中国的养猪业从传统养殖转向工业化养殖以来,这个杂食性的偶蹄类动物几乎吃下了包含锌、铁、铜、铬、镉、铅等在内的小半张元素周期表。”未被吸收的重金属也随动物排泄物流入土壤和水体。

为了降低饲料成本,生产饲料会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。转基因作物(大豆和玉米为主要饲料作物)种植范围不断扩大。2015年,阿根廷、美国、和巴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比例高达99%、94%和87%。

最常见的转基因作物含有抗除草剂的ht转基因,使这些作物在喷洒除草剂(草甘膦)时不会被杀死。草甘膦被世界卫生组织定性为2A级的致癌物。
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可是由于基因飘移,野草逐渐对除草剂产生抗性,导致种植者需要施用越来越多的除草剂。近年来,巴西不得不进口毒性更强的百草枯paraquat。

因为杀虫剂和抗虫作物的使用,2015年到2016年,美国的养蜂户失去了44%的蜜蜂。

含氮、含磷和有机质丰富的养殖/种植污染物排入河流,并随河流汇入海洋,在入海口处形成“富营养区”。

海水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。其中一些藻类(如红褐藻),因为不适于鱼类进食,无限制地繁殖,形成“藻华”。



(藻华,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当水中的营养被过度繁殖的藻类用光,随之而来的是腐败周期。藻类腐烂时,从周围水体吸收大量氧气,导致水中氧气耗尽。鱼类等海洋生物因为没有氧气而灭绝,在海洋里形成“死区”。

现在全球围绕大陆沿岸的河流入海口一共有400多个死区,尤其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大陆沿岸。其中最大的一个海洋死区,相当于中国辽宁省那么大。


(世界海洋死区,图片来源于《科学美国人》)


03

畜牧业与空气污染

养殖动物通过呼吸和粪便污染释放的二氧化碳、甲烷和氧化二氮是强大的温室气体。

甲烷和氧化二氮的温室效应分别是二氧化碳的23-72倍和300倍。

粪便甲烷排放的80%来自于养猪场和奶牛场。

经动物粪便排放的氧化二氮占全球总排放的65%。

动物养殖还产生大量氨气、硫化氢、臭氧等污染气体。

养殖业产生的氨气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/3。氨气不但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,还是造成雾霾的直接原因之一。氨气排放还导致酸雨和土壤酸化。

氨气和硫化氢造成臭气污染。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被汇集到露天大粪池,其臭气在几十公里以外都可以闻到,成为蚊蝇和其他病原体滋生的场所,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。



(集约化养殖基地的大粪池,图片来源于网络)

东北某村县曾经鼓励“庭院养殖”。结果不到两年,全村屎尿横流,村民形容“生活在厕所里”。当地小伙娶不到媳妇。现在多省已经禁止这种自毁家园的养殖方式。

04

养殖污染的治理

目前养殖污染的整治方法有:集约、拆迁、循环等。

集约就是用大型养殖场替代散在的小型养殖企业。这种方法减少了污染点的数目,但是不会减少污染量。

实际上集约化养殖进一步增加了产粪量和污染物的浓度。在过去20年里,美国每1000公斤奶牛每天产生的牛粪的氮含量从0.37磅增加到0.45磅。

如果降低饲养量,拆迁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。但是如果不减少养殖,拆迁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,不会带来真正的环境改善。当前国内养殖场的拆迁趋势是从南方迁至东北地区。

我国养殖粪便的主要处理途径是“种养循环”,即利用动物粪便生产沼气和有机肥。这种“粪涌钱进”的方法可有效减少粪便量,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,但是治理率仅为50%-75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养殖添加物无法在排泄物还田的过程中有效地去除,甚至对农田和作物造成二次污染。

华南农大的研究发现,家禽养殖过程中添加的有机砷制剂(洛克沙胂)造成的砷污染可以在收获的谷米中检出,并随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增。

2018年,我国开始禁用洛克沙胂,但是其它兽药,如重金属、激素和抗生素,仍然可能在动物粪便还田时造成二次污染。

05

从源头上解决问题

养殖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动物制品的消费。人类如果不大幅减少或停止动物性食物的摄入,就不可能彻底解决养殖污染的问题。

养殖业对环境的破坏远不止排泄物的污染,养殖业释放的温室气体位居所有产业之首,是导致全球暖化和气候危机的最主要原因。肉类消费造成资源浪费,导致分配不均,也是粮食安全问题、饥饿和战争的主要根源。

今年发生在巴西,正在进行中的亚马逊雨林大火,再一次揭示了肉类消费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毁灭性影响。某种意义上可以说,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最后一次警告。



(亚马逊雨林大火,图片来源于网络)

这次绵延2.5亿公顷,相当于亚马逊雨林总面积18%的大火,始于烧林垦田。

在过去的五十年,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总面积至少因垦伐减少了17%,而90%的亚马逊伐林用于饲料(转基因大豆)的种植。


(亚马逊雨林被砍伐的区域,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这些大豆被销往国际市场。仅去年我国就从国际市场进口了近1亿吨大豆,占全球交易额的66%。这些进口大豆被用来喂养猪牛鸡鸭,最后这些动物制品被送上我们的餐桌。

值得庆幸的是,近年来,植物蛋白越来越受到全球主流社会的青睐。很多发达国家开始提倡植物性饮食,减少动物制品的消费,从而达到巴黎协议规划的减排指标。

今年五月,植物蛋白公司”超肉”(Beyond Meat)在华尔街上市,市值在2个月暴增8倍。

如果人类文明得以继续,我们将见证人类从动物蛋白向植物蛋白的过渡。



(植物蛋白公司Beyond Meat 股价趋势)

1968年,阿波罗8号登月,宇航员从月球传回地球第一张完整的自拍照。欢欣鼓舞的同时,人类开始意识到,这个小而脆弱的星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。

如果地球环境发生大的变化,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峻挑战。

如果我们继续当鸵鸟,忽视大自然给我们的提醒,不能面对畜牧业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,人类文明将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再次毁灭。

好在我们还有时间。联合国气候变迁专家小组IPCC指出,我们距离最后的地球温度不可逆点还有11年。

愿在这温暖而有限的时光里,你我一起同行,从点滴起,从每一餐起,为我们地球母亲的未来贡献自己一份力量,一起守候我们的美好家园



作者简介:徐嘉,畅销书《非药而愈》作者,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博士,北京大学生物物理学学士。自2014年起,在全国各地健康巡讲一千余场。


来源:环保酵素论坛

责编:谈金临

审核:朱家梅





未经本中心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
分享

相关阅读

{"url":"https:\/\/img.cjyun.org.cn\/a\/10174\/202010\/6a40b48e7206ac0d226456a0a8e124c8.jpeg","id":"426226"}